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开展

来源:中山市小榄中学 席芬发布日期:2022-07-13 10:32:38浏览:436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共同价值引领全球胜任力教育,重视区域共同体建设与教育合作,创造跨国交流机会;提升教师全球胜任力教育,构建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提供多元文化环境,扩大全球胜任力实践机会,是推动全球胜任力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作为地处珠三角的一所公立外国语高中,通过积极寻求与包括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日本国际交流财团、歌德学院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广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国内机构的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教育大环境,开展了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初探。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教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而在新时代之下,全球胜任力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维度。2018年4月,在107周年校庆前夕,清华大学成立了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简称全球胜任力发展中心)。以“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回应,有内在契合性。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应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

 

一、全球胜任力的提出及背景

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文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这是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首次引入“全球胜任力”概念。其实早在此前,已有美国、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家,在教育体系中曾纳入与全球胜任力相关的内容。

 “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88 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发表的题为《为全球胜任力而教》的报告中,该报告指出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必须具备国际性的见多识广及文化上的敏感性。2012 年,全美首席州立学校官员委员会(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 联合美国亚洲协会 ( Asia Society )发布了《为全球胜任力而教:让我们的青少年为融入世界作准备》 (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Preparing Our Youth to Engage the World ) 报告,提出 “全球胜任力是指理解具有全球性意义的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的能力和倾向”。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能够胜任全球化挑战、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懂国际交流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参与全球化竞争。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等八大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地位,要求“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的新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了这一文件的两大关键词。

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领衔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将国际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维度。作为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实践,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将“全球胜任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融入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办公室开展了 “全球胜任力: 为走向世界做准备” (Global Competence: Preparing for the World) 的专项研究,提出 “全球胜任力是指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主要集中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全球胜任。

在以全球化和数据化为特点的21世纪,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素养和全球胜任力,正在成为全球教育者们的共识。

 

二、全球胜任力的内涵及意义

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并对全球胜任力给出官方定义。PISA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包含了四个目标维度:

1、能分析在地区、全球和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议题。

2、能理解和欣赏不同的看法、立场和世界观。

3、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

4、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在2019年4月出版的《全球胜任力—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一书中,将全球胜任力进行了中国本土化的理解,提出了新航道全球胜任力模型。如果说把“全球胜任力”比作一座大厦,它的塔尖是全球视野,旁边的两大支柱是两大“硬实力”,即“人文科技素养”和“外语能力”。人文科技素养具体指的是STEM,即S-science(科学)、T-technology(技术)、E-engineering(工程)、M-mathematics(数学)。中间的四根柱子,称之为“软实力”,具体指的是4C,沟通( Communication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 、合作( Collaboration ) 、创造与创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而这一模型的根基是“中国根基”,强调要坚持自己民族的身份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承好民族文化。说到底,如果没有民族根基,全球胜任力也只不过是一叶浮萍。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来中国留学的人数达到48.92万,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每200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外国人,到2030年左右,这一比例或将达到100∶1。也就是说,我国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被国际化,孩子的学习跨越了国界,更多个体拥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工作,与遥远空间的人交往、合作;当然,竞争也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

全球胜任力正是个体在经历跨文化经历(intercultural experience)时会用到的一种能力。于是,培养孩子的全球胜任力正在成为全球教育者们的共识,让青少年具备全球胜任力,参与国际化交流与竞争,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实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被付诸实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引领全球胜任力教育——中山市小榄中学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教育初探

目前,全球胜任力教育在我国已初步开展,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知名高校走在了前列。在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实践还尚待进一步推进,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人类命运同体的共同价值理念,以此为出发点更好地探索我国的全球胜任力教育。

(一)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构建基于“中国根基”的全球胜任力教育框架

虽然我国还尚未形成本土化的 “全球胜任力” 概念框架,但在一些政府部门文件、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框架中都提到了 “跨文化交际” “国际理解” “全球视野” 等相关概念。2016年9月发布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 “国际理解”要点中提到 :“要让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全球胜任力作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应该将其摆在重要位置,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型人才。此外,中国青少年也应该用中国文化滋养自身,培养牢固的中国的文化根基,用强大的文化底蕴去传递中国文化,参与到国际化交流与竞争当中。

(二)重视区域共同体建设与教育合作,为跨国交流创造机会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各国教育层面的合作也势在必行,教学合作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政策,在此战略政策上进行的全球胜任力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教育领域的跨国交流与合作。通过政策的引导,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跨文化合作等措施来促进全球胜任力的本土落地,在国家认同感基础上培养全球胜任力。

(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新兴的外国语学校,在国家和政府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学校领导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搭建各种对外交流平台。积极寻求与包括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日本国际交流财团、歌德学院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广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国内机构的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教育大环境,并通过歌德学院的相关项目、AFS交换留学项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主办的日中高中生对话的线上交流等项目,为学生与外国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

(三)提升教师全球胜任力教育,构建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

全球胜任力的教育出发点是提升青少年全球胜任力的能力,最终实践落脚点应该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全方位提升,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从教师到课程全方位打造学校全球胜任力教育。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提升教师的全球胜任力和开设相应的课程。

首先应该进行教师全球胜任力教育,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际传递者,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全球胜任力水平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学校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在美国,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就共同开发设计了 “美国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Global Competence Certificate,简称GCC)在线课程,从全球胜任力理念到全球胜任力实际课程操作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全方位培养,以提升教师的全球胜任力。

其次,要开设全球胜任力多元课程,课程是实现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实际载体,在实际课程中要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等内容。而加深国际理解必须从学习外国语言开始。

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成为中山市第一所公办外国语高中以来,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了日语、德语、法语、俄语和西语五门小语种齐备的外国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世界连接的通道。各小语种不仅开展日常的语言知识教学,将“外国饮食文化体验”、“日语配音大赛”、“多语种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外语节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纳入日常教学中,丰富了课程体系,加深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这也是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在全球胜任力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此外,教师通过参加日本国际交流中心赴日研修学习,歌德学院赴德研修等项目活动也加深了外语教师们的国际理解。

(四)提供多元文化环境,扩大全球胜任力实践机会

全球胜任力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教育,其本质更应该是一种实践层面的教育。

学校聘请了日籍外教和法语外教,2019年两名分别来自日本和德国的交换留学生通过AFS项目来到我校进行学习。留学生每天与榄中学生在同一个课室学习、交流和互助。外教每天给学生上课,和学生沟通交流,在无形中带入了不同文化,让学生有了异国文化体验。

中山市外国语学校还日本新泻高中、法国皇冠高中建立姊妹校合作关系,学生之间可以互通信件,互相交流,就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进行探讨。

2020年初,中山市外国语学校成为歌德学院的合作伙伴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参加留德之桥项目去德国念大学。

这些都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文化环境,帮助学生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能接触、理解并欣赏不同的看法、立场和世界观。也扩大了他们实践全球胜任力的机会。

 

 

“全球胜任力”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教育热词为全球教育者所瞩目。而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之后,追随者甚众。

我们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聚焦全球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引领全球胜任力教育。重视区域共同体建设与教育合作,创造跨国交流机会;提升教师全球胜任力教育,构建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提供多元文化环境,扩大全球胜任力实践机会。不断推动全球胜任力教育在我国的落地、实践和发展。

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作为地处珠三角的一所公立外国语高中,通过积极寻求与包括日本国际交流中心、日本国际交流财团、歌德学院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广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国内机构的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教育大环境,开展了全球胜任力教育初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不仅是中山市小榄中学,今后全球胜任力教育将会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取得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2 www.gdjyxh-iesc.org.cn.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

粤ICP备09170434号